在4月9日,恒生指数洞穿1000点,并报收934.5点后,香港股市继续下跌,一步步洞穿股民的心理防线。
虽然政府或市场中人不断呼吁投资者‘保持冷静、不必惊慌’,甚至说‘股市快将回稳’或‘香港经济基础稳健、前景看好’等,希望可以挽回投资者的信心,并扭转市场的跌势。
但一切努力似乎并不奏效,股市不但没有掉头回升,反而愈跌愈深,使一众股民更加慌乱失措、惶恐不安。
对于这时股市一泻千里、长跌不止的情况,不同人士提出不同看法。
《星岛日报》便综合出三大原因,其一是银行‘迫仓’(追回贷款),其二是假股票风波,其三是热钱抽走(海外资本)。
至于‘远东会’的李福兆,则从业内人的角度提出一些补充,他说:“1973年之股市狂热终止于3月中旬,其倾泻之原因,系触发于某大上市公司少量伪造股票之发现,转剧于4月初税务局刊登告白(广告)于报章,敦促惯常投资证券人士填报溢利税。其他打击股市之原因,还包括银根短缩,以及冻结管制楼宇租金,致使那些心存畏缩之投资人士,更为立心不定,且直接影响了上市地产公司的利益。其后又续有数家活跃上市公司发现伪造股票,股市遂一蹶不振。
虽然市场对股市急挫的说法莫衷一是,但《星岛日报》提出的另一观点,则颇有启发性,也很值得股民细心玩味。
该评论这样写:关键是本地的投资者,特别是那些盲目跟风而毫无投资知识的小户,对于股市的看法实在太天真了。他们给纸上的财富激起赌博的天性,以为股市是一个永远淘不尽的金矿,而完全不明了包裹在糖衣里面的股市真相……有些新股的招股章程中,可发现一些惊人之笔,例如组成公司日期只在上市之前一两个月,公司资产大部分购自公司董事等等。
也即是说,真正导致股市崩溃的,其实不是什么‘假股票、迫仓和热钱抽走’,而是投资者不健康的投资行为。
举例说,自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