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到镇上的中学里读书时,这里还是叫“蒋庙乡”,一直到后来,大家认为这个名字太反动了:带有“蒋”字与蒋介石国民党有关,而“庙”更是封建迷信的产物,才改为“东方红”公社了,蒋庙镇也就成东方红镇了。高云是县城人,怎么到下边的蒋庙读书呢?原来,蒋庙镇上有所市立十九中学,这也是有点儿奇怪的,那么一个破旧的小镇,居然会有市立中学。县城里考不上初中的往往选择来这里,一来离县城近,二来学校的牌子大,新建的学校条件也好,不比县中差。
小镇的河东集中了解放后的新建的房子,沿市河面朝向西的依次是公社、粮站、食品站和供销社的各家商店,有百货店、瓷席店、文具店、棉布店、收购站和烟糖店,一条水泥路和河对面的石板路相对应;河西是老区,居民房中穿插着集体合作商店,有油酱店、百什店、铁器店、南货店,最热闹的还是二家茶馆店。在被炸毁的大石桥的地方又修了座木桥,小镇上的居民多了许多,有公社干部,也有供销社职员,小镇又成了附近方圆几里地的物资聚散中心。
走进小镇,高云明显的觉得跟县城不一样。漫步在县城的街道上,路边种的是“法国梧桐”,也就是学名叫“悬铃木”的那种树。而小镇上种是真正的中国梧桐。苏志超介绍说,这中国梧桐树,高大挺拔,树梢是鸟儿筑巢的天堂;树干苍翠,不像法国梧桐那样斑驳老相;树叶宽大,那是孩子夏天天然的凉帽和蒲扇。上树掏鸟窝、粘知了,树下荡秋千、捉迷藏,那真是孩子们的乐园。到了秋未,更有一番热闹:孩子们纷纷拿着家里的凉衣竹杆,敲打树枝,拾取桐籽,一时间,落叶与果荚齐飞,欢笑并吵闹共舞;河埠旁,果荚像船顺流而下比谁更远;衣袋里,炒得喷香的梧桐籽惹人眼馋。梧桐树,夏天以浓密的绿叶给人遮挡烈日,冬天又卸去绿衣让大地沐浴阳光的温暖,所以古人早已深知它的价值,留下了“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佳话。小镇循规蹈矩尊重古制,遍植梧桐,可谓难得,小镇的国粹文化底蕴之深厚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