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蔡京已经为大展拳脚铺平了道路,杨光华感到格外的欣慰和踏实。他对自己说,你推上来的人,要开始为你冲锋陷阵了。在杨光华的心里,蔡京恰恰是自己实现最终目标的先锋元帅。
杨光华非常清楚,有了蔡京,他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他只需守着徽宗,任凭蔡京去表演,去折腾,直到把大宋的江山折腾垮台,把赵氏家族折腾到灰飞烟灭。。
当然杨光华心里很有数,关键时候,他必须帮助蔡京,保证蔡京在前边尽情的折腾,而不受重大干扰。但他很清楚,无论皇帝多么昏、也不论朝政多么滥,都会有正直的诤臣和忠于国家的忠臣,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为民请命、为国效忠的。正是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国家栋梁、江山砥柱。但他们却也是蔡京这些人前行的绊脚石、拦路虎。
这不,讲义司开始运行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有人要弹劾蔡京了。弹劾蔡京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先后把章惇和曾布参倒的陈中。由于陈中在扳倒曾布的过程中立功显著,在杨光华的保荐下,已经担任了御史中丞,成为御史台的二号人物。当然与他一同提拔的还有那个崔浩。
杨光华对这个陈中,已经了解的很透很透。他知道,陈中的确是个正派人,做御史也最符合他的性格、秉赋和人品。尽管在弹劾章惇和曾布的过程中,多少都有点他个人意气的色彩,但不管怎么说,他还都是为了朝廷,为大宋的江山而负责的。杨光华当初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发挥他的作用,让他去弹劾章惇和曾布。这正是杨光华所打造的另一杆枪。
同样,陈中对杨光华,也是满心的感激和崇敬。他深知自己能够坐上这样的高位,多亏了杨光华。同时他对杨光华的为人,对杨光华的才干,也是深深的佩服。他自从跟杨光华有了深交之后,凡是重大事项,不论是御史台的,还是他个人的,都要先跟杨光华通个气儿,征求他的意见。说实话,这不是杨光华安排的。杨光华从来没对他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和想法,而是陈中出于对杨光华的信任和依靠,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