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构看来,倘若忠义民兵在抗击大元军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必然要对赵姓统治权构成更严重的威胁,所以更加害怕。
而宗泽等人却偏偏强调忠义民兵的重要作用,甚至还要招收原来反抗赵宋政权的一些起义农民的武装力量,把他们使用在抗击大元帝国的斗争当中。
这在赵构和黄、汪等人的思想中,是绝对通不过的。
主战派反对迁都,特别反对迁都到长江下游的建康或其他地方去。因为,那是借迁都之名而实行逃跑,是不但会更招致大元军的深入追逼,而且会要瓦解自己的士气的。所以,他们认为,还都应天府,最为上策。
但是应天府离大元帝国控制的中原太近了,把应天府作为首都的事,是赵构、黄、汪君臣所绝对不敢设想的。
他们正是一心想逃往建康,希望偏安在那里,既能躲开大元军,还可尽情享受东南地区的繁华景物。
所以,赵构、黄、汪君臣,不顾宗泽等主战派的人的反对,把新建的宋政权迁往扬州。
而宗泽在应天留守任上,修造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招集了大量的兵将之后,就接连不断地向赵构上书,请他“回銮”到应天府,不要作迁都东南的打算。
尽管赵构不予理睬,终究把宋廷从归德迁往扬州,并准备再从扬州渡江南迁,宗泽却依然把一封封奏章送往扬州,坚持要赵构“回銮”应天府。
短短一年多时间,宗泽吁请赵构“回銮”的奏章共有二十四封。
却不料结果适得其反,赵构、黄、汪君臣在最初还用准备回銮等类的假话来敷衍他,到后来,干脆就不予理睬了。
宗泽已是快七十岁的老人,在呐喊得声嘶力竭而仍不见转机之后,他的报国热忱都变为忧国郁闷。他忧愤成疾,疽发于背。当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终结时,便召集部将们,要他们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光复旧物的大业。他还朗诵着杜甫赞颂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借以表明自己是赍志以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