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小半年时间,汉魏两家皆不再动兵戈。
马谡引汉军屯于高都,以河内为忠心为南下洛阳做准备。而曹魏则在司马懿“西守东伐”的战略下,在西面积极组织防御,而他则亲率两万魏军出发征讨辽东。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懿统率的这两万魏军是他在渤海郡操练出来的。其中部分关键军官,则是征召的冀州与青州的士子。
在这其中,就一个姓羊的年轻人,跟随司马懿出征辽东了。
自此,除了南阳方向,郭淮依然在引兵与宛城汉军相持之外,双方基本停息了战火。但即便如此,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寂静罢了。
只要等到季汉的粮秣到位,十万汉军随时都可能从肴函古道之中杀出来。到时候,战火可就真正意义上烧到关东了。
到时候,可就不仅仅是一个河桥之战那么简单了。
不过,时间来到六月份的时候,马谡接到了后方秦宓的书信。信中秦宓向马谡汇报,他做要求的儒家经学统一注释的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了。
这其中弘农杨家功劳是巨大的,在杨准的一封书信下,硬生生给秦宓拉来了好几个关东大儒。在一众大儒的合作之下,秦宓原计划还要三年才能完成的经学注解在半年多就结束了。
当然,请注意,这里是大儒合作而不是配合。在这其中,秦宓也做出了不小的让步,不少注释完全是按杨家的家学来的。
这也是杨家为啥愿意鼎力支持,即便是被马谡告诫过也在所不辞。毕竟不是谁都和马谡一样绝不让步的,混入其中跟秦宓谈总比跟马谡谈好。
对此,马谡并没有说什么,最终还是默认了。最起码事情完成了,而且有弘农杨氏对此的背书,注解普及还是会简单很多的。
不过,马谡并不打算让杨家这么舒服的坐享其成。在沉吟一番之后,他写了一封信给蒋琬,请他对杨家支持注解统一工作的努力进行奖赏。
奖赏最好越厚重越好,封赏仪式也务必要做的人尽皆知。要让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