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儿科郎中
外婆家在罗镇属于岐阳县,家中的铁匠铺和小诊所在困难时期发挥着定海神战的作用——当然这都是地下活动。
操持铁匠炉的三舅、五舅、辘轳哥,每天黎明起床打制两个钟头的铁器,等罗镇的集市开了便拿去变卖。
外婆的小诊所和铁匠铺收入的钱能买回高价粮。
黑市的高价面粉一斤两元钱,外婆家买得起,因为外婆的“疙瘩药”一副卖10元钱。
西安、宝鸡有工资收入的职工干部揣着钱来购买,不少人还买不到。
舅舅家姓周,外婆娘家姓贾,人叫外婆周贾氏。
外婆的儿科小诊所在周家老宅上套房房。
上套房一明两暗,中间堂屋摆几条宽边板凳,上面放着几十个布袋子。
布袋里面装着中草药,检查的人来了便于及时转移。
宽边板凳前面搁一张木头桌子,桌子两边是几只圆杌子。
外婆给小儿看病一般是在晚上,提着马灯观看病儿面部的成色。
“望、闻、切、听”四法用过,还得看口腔、舌苔、眼睛、手指头。
治愈小儿百病的是“枣仁汤”和“疙瘩药”。
“枣仁汤”、“疙瘩药”是两大药王,古西苑遗憾自己没有将两大药王的全部炮制法子全部继承下来。
那是因为外婆过世时,古西苑在凌风县上中学,没有见上老人最后一面,外婆想给他说的话只好带走。
外婆不识字,数百种药方全是口口相传。
三舅、五舅、辘轳哥三个打铁的一直反对外婆做“土郎中”,外婆自然不会将单方口述给他们。
外婆一直想把两样药王的特性传授给古西苑,但古西苑忙于念书不可能终日守在外婆身边。
因此古西苑只掌握了枣仁汤”、“疙瘩药”的皮毛炮制方法。
古西苑三至五岁时在外婆家长大,上小学时才被他爹古建接回古骆寨。
“疙瘩药”主治小儿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