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传出口谕后,反对节制军伍那批人当即跳起了脚,有些比较气过头的更是直接在殿前开扣喷了起来,那嘴巴上下一动都让人震惊,不知道的还以为让皇帝陛下刨了祖坟。
骂街归骂街,殿前失仪于理不合当然有错,若真较起劲来,也能安个欺君之罪,但这些人的出发点是好的。
阿谀人人喜,直言个个嫌。
直言之臣,是国良医,曲言恶者谁,悦耳如弹丝。直言好者谁,刺耳如长锥。
都是为了大周,所以那些个比较激动的虽然当着皇帝的面喷的很利索,也并没有被降罪,有人肯站出来说话就是好事,否则之只是有人反对就一道口谕就是旨意下去,可就真没人敢站出来说真话了。
大周皇帝不想做圣心独裁的暴君,也不想将一国朝政变成他的一言堂。
让人意外的是,向来把持着多数政事的陆逸州却始终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站在文官之首的位置静静的看着这场君臣闹剧,有许多站在陆逸州身后的人不解为何他始终一言不发,军中如此作为根本就是在自己为自己套上枷锁,但陆逸州至始至终没有给出任何作答。
十年后的陆逸州早已不是十年前那个独来独往始终孤身一人的朝中孤臣,多年经营让大周皇帝的朝会上形成了一个由世家权贵组成的一股文官势力。
这群人大多都是来自朝中礼部,吏部,户部的上层官员,手中握有的权力毫不夸张的说,完全可以左右整个朝堂的局势。
所以其实这场闹剧的激烈程度其实说不上太大,因为正是站在陆逸州身后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参与其中,否则即使是天子,想把让这件来自于武将一方共同上书的政令想要真正实施下去会很不容易。
陆逸州一言不发,是多年下来与大周皇帝不用言说的默契,而陆逸州身后的那群人安静的原因是文官之首缄口不言。
武将一方大多也是如此,众人联名上书后全都默契的当起了哑巴,身居幕后多年的国师在如此激烈的朝堂上甚至没有出现,真正跳脚骂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