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吊打两个吕布。
就算是限定于三国时期,哪怕是限定于演义内,吕布的评价也不算好。
但就是架不住别人喜欢。
曾经陈鹿思看到过一个帖子,看他们分析了一下原因,说是因为日本人反向思考,觉得吕布虽然是叛徒,虽然是恩将仇报的人,但他们认为,吕布不可能只有一面。
……继而才产生了好感。
陈鹿思当然就有些感慨,觉得或许每个人眼中的历史人物都是不一样的。
往往这时候。
什么史料,就已经失去意义了。
真实的历史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甚至都已经完全不重要了。
刘邦就是捡便宜的无能小人。
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千古无二。
或者反过来。
刘邦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天才。
而项羽心思残忍,有勇无谋。
其实都不重要。
毕竟都不是历史学家,每个人都可以凭已知的信息去想象历史人物,反正对方又不能跳出来,顶多也就是跟其他普通人争论个一两句。
但是,当这个历史人物真实地出现在眼前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原本模糊的虚构和现实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历史人物成为了真切的存在,一切不确定都坍缩成了确定。
已知和未知叠加。
单纯的想象,就变成了更复杂的面对一个真实的个体。
陈鹿思还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面对这么一个人物。
毕竟知道他统一六国,真算不上什么了解。
其他人也差不多。
只是每个人表现得不一样。
唐语算是其中最激动的一个。
毕竟眼前这位帝王,大多人只了解他的功绩,了解他的暴虐。
但更多的事,比如说在统一六国之前,他亲政之前的那二十年,几乎是一片空白的。
那最重要的,塑造他这个人的二十年,大多都是空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