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先生知弟子,爱弟子,有时也对弟子不满。樊迟问孔子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樊迟是小人,还说如果“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四面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孩子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
?就樊迟请学稼一事,在“批林批孔”时,成了孔子鄙视劳动人民的证据,现在想来,是我们误解了孔夫子,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地,而是为了从政为官,造就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樊迟真想种地,在家跟他爹学就行了,干嘛拿学费跑孔府来学啊?
?午在月支胸腔,说明孔先生把学生装在心里;强根卯生午,孔子情根系于弟子。反过来,学生午火怎能不依恋卯木的印星,怎能不爱戴如同父母的老师?孔子有病时,子路为老师祷告。害怕孔子万一离世,葬礼够不上大夫的规模,子路给老师派家臣,孔子知道后批评子路不守礼,并说:“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侯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
?乙生食神丁,落脚点在丁,这是情感和理想的归宿,所以孔子爱后生弟子,一生传道无怨无悔;丁由乙印来生,所以弟子们景慕老师高山仰止的品行,大力宣扬孔子学说,并述其言行语录,编纂了[论语]一书。丁是火,三千个弟子--三千个火种,星火燎原,千秋万代。
?有一天,孔子和子路远行,子路去向正在耕地的两个隐士询问渡口的位置。一个隐士得知是鲁国常碰壁的孔丘到此,没有告诉。另一个隐士劝子路:“像洪水一样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能改变的了吗?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到处走,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说完继续干活,也没告诉渡口在哪里。子路将两个隐士的言行报告给老师,孔子听后怅然:“人是不能和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起来从事改革了。”
?发自肺腑,令人感动。儒家与道家不同,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