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之极于虚者,玄妙通微,然惜于灵气之未盈,空持神思之意,未有天地之证,终有血枯骨衰,使老君之根深,亦不能脱于凡胎,是故古来修道者尝修阳神,以心意成灵,蜕皮肉之相,而两千年未果,仅成江湖骗术。】
【今人则空有灵气而不修心,谓力以破道,不言太虚,纵有天尊之力而不得大道半分,故有血虫仙之邪路此类,此等修仙,若空有米仓而不知其门,钻鼠洞而取数米,窃以为喜,而置大门于不顾。】
【故吾曰:太虚盈野,根在玄虚,万物生焉,静以观之,不识五色,不闻五声,不求有之,不求无之,身予万物,长虚归根,绌吾智慧,落吾欲求,愚兮浑兮,浊兮钝兮,不存吾身,意化万物,天地归虚,此为太虚……】
【……】
共数千余字,终成《太虚经》。
其核心意思在于批驳当今过于追求“有”的思想,过于追求洞府、道侣、财富、力量、神通、权力,而忽视了“无”,没有无便没有有,就好像竹笛中空,才能吹奏乐曲一般,有无相生,若一切为了拥有,那一定是偏颇的。
当虚化万物时,我在天地之中,天地在我之中,那么一切拥有了我,我也拥有了一切。
应向虚中取,不向有中夺。
实际上《太虚经》更像是思想纲领,而非功法神通。
这也是顾子澈所写的功法独特的地方,并非是教人如何运转灵气,如何操控力量,如何杀敌破军,而是传授一种思想。
因天地灵气和亚空间的存在,这种思想会切切实实地转化为力量,但这种力量只是附带的产物,是心境的提升和与大道契合后自然而然衍化的东西。
太虚经的衍生能力只有一個,就是“化虚”,但它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任何东西都可以化虚。
包括但不限于身体、攻击、防御、神识、灵气等等。
这种“化虚”根据顾子澈的观察,应该是将物体转化为唯心的状态,一切唯物的攻击都对其不产生影响,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