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遗憾吴为不在村学了,但为了给柳氏少些遗憾,刘辰星和刘青山还是把柳氏平时资助的七八个贫困生,等村学下课了,就一起叫到自家的牛车上,去他们家吃一个便饭。
当然,学生们一下课,看见刘辰星兄妹二人少不得一阵沸腾。
等在他们家用完暮食,贫困生父母来接自家的孩子,又是少不得因为刘辰星兄妹激动一下。
医者仁心,师者父母心。
柳氏对这些孩子是真上了心,自己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除了去村学上课,一到晚都唧唧复唧唧地纺织不停,只想给刘辰星兄妹多攒些钱,但对这些学生却是大方,笔墨纸砚在这个时代就是奢侈品,柳氏眼睛都不眨一下,直笔墨纸砚带去长安不易,便把家里存下来的笔墨纸砚全部分给了这几个贫困生。
如此一番,柳氏总算把心里的那一点记挂放下。
刘辰星陪着柳氏送学生和其家长到院门口,即使色已黑,依旧能看到学生家长们对柳氏的感激,还有学生自己的一脸儒慕。
难怪千百年来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永远受人尊敬,大概就是有柳氏这样无私的老师在。
如果去了长安,柳氏仍然更喜欢教书这个职业,刘辰星觉得还是要让柳氏重新当上老师。
念头一转而逝,这一也跟着转眼过去。
接下来,就是三的流水宴,刘家又是一番热闹。
不仅安家村村民们都来吃席了,周边村落,县城和乡下的乡绅大户们也来了。
不是一个村的,大家也知道礼数,不会凭白无故占便宜,普通人家带一块肉或几个鸡蛋当礼,富户就送上了贵重的礼。
要走仕途,名声很重要,少不得要爱惜羽毛。
贫家的一块肉或几个鸡蛋收与不收意义不大,富户们又多是商户人家,送的礼就不免有些重了,礼重烫手,不定有什么要求,刘辰星自是不收,也亏得现在算是一个富婆,多置办点席的钱还是给得出来,毕竟也就三流水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