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朝志怪小说比较了解的人,一定会注意到其中有很多关于僵尸的记载。
比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尸变》、《喷水》篇目,都是关于僵尸的,也是其中最恐怖的几章。
袁枚《子不语》中关于僵尸就记载得更多了,什么《僵尸抱韦驮》、《僵尸夜肥昼瘦》、《焚尸》…..数不过来。
到了今天,像五通神、山魈这些传统妖怪已经渐渐没、不为人知,但僵尸仍然拥有很大的知名度。
甚至可以说是与狐妖并列为最广为人知的两类妖怪了。
但是许多人对僵尸其实还存在不小的误解,比如,僵尸的历史渊源、类型划分等等。
关于这些问题,我会在文章中系统性地整理出来(部分图片可能有些惊悚,阅读本文前请先做好心理准备):
和狐妖、骷髅这些经典妖怪比起来,僵尸的历史其实很短。
在清朝以前,“僵尸”的意思就是单纯地指“僵硬的尸体”,今天我们通常所说的一蹦一跳的“僵尸”,直到明末清初才真正诞生。
要想了解僵尸的历史,得先讲讲旱魃。
今天的很多网络小说都会把旱魃归入为僵尸的一种,但两者最初的含义却大不一样。
旱魃虽然是僵尸形象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僵尸和旱魃联系在一起,其实是很晚的事情了。
在清朝以前,旱魃和“尸体”、“尸变”这些僵尸身上的典型特征都毫无关联。
《诗经》中有记载:“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这里提到的旱魃只有干旱、热、焚烧这几个特性。
还有上古神话中的天女魃,也和僵尸毫无联系。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