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马百匹······”
“母马三千匹······”
心不在焉的‘视察’过位于上林苑的少府军工作坊,再于作坊群外告别刘舍,乘坐辇车一路返回长安的途中,这两个数字,都一直在刘胜脑海中不愿散去。
——种马百匹;
——母马三千匹。
而且还都得是良种、成年或亚成年的马。
虽然对马匹、马政的了解都算不上多,但再怎么说,刘胜也总还不是能说出‘何不食肉糜’,不近人间烟火的纨绔二代。
实际上,在如今的汉室,即便是整日里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对于有关马匹的事,也大都是了然于胸的。
按照刘胜目前的大致了解,用于组建骑军、配备给骑兵的战马,一般都是母马。
这是因为相较于性格暴躁的公马,母马脾性相对温和、更好驾驭;
与此同时,母马不会、至少不大可能会像公马那样动不动发情,正打着仗呢,都还有心思和身边、与自己一起冲锋的母马来一发,或是和身边的公马干一架,以决出谁更有交配权。
这就意味着马匹的蓄养,尤其是太仆马政这样中央官府亲自下场、直接掌控,并以战略目的大规模、成体系蓄养战马的模式当中,‘公马’的存在意义,基本是和‘种马’划等号的。
在马苑设立之初,拥有一小批良种种马,以及足够数量——十倍以上于种马数量的良种母马,再加上一块合适的场地,就可以正式开始蓄养马匹;
待那上千匹良种母马,被那几十匹良种种马‘瓜分’,并于次年生下马驹,便需要开始甄别。
——首先甄别公马当中,有‘种马’潜力的杰出者,将其留于苑中蓄养至成年,并最终,加入到‘播种者’的行列当中;
至于剩下那些没有潜力,既不能做‘播种’的种马,又不能被驯化为战马的普通公马,则会直接被淘汰出‘预备战马’的行列。
未来几年,这些马中‘普信男’,便会被马苑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