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都尉低估了吴起。
作为后世闻名、与孙子齐名的军事大家,明着摆出看似简单的方阵,怎能不设个圈套让对手钻呢?
吴起采用这种阵型的目的,当然是用重装步兵的密集方阵,来对抗车兵的冲锋。
但在每个方阵里,吴起按照兵器细分了每个人的功能。
长盾当先,三米长的戈戟、长矛在后,随后是弩箭。远、中、近结合,可守可攻。
吴起在平时的阵型演练时,特别对此阵进行了改造。
为了避免弱小的前“偏”被敌人吃掉,吴起命令“偏”在进攻时,保持紧密阵型,貌似在进攻,其实是诱敌后,立即转入防守。
随后,前矩紧跟其后,尽快投入战斗。
这样,使敌军看起来较弱,误以为是诱敌的“偏”阵,就变成了难啃的硬骨头。
由“偏”挡住敌军后,后面的阵型立即发起反攻。
吴起的另外一个改变是,没有在后面的各阵中,平均分配兵力。而是在右翼和后军,积蓄了主要力量。
当两军对阵时,先以较少的兵力吸住敌人,军阵的右翼“专”阵二倍于左翼的“参”阵,对敌军突然实施强大的翼侧包围,宛如一记有力的右勾拳,猛击对方的肋部。
最后,以后军的主力“伍”阵投入,进行决定性的攻击。
如此一来,整个方阵形成坚固的整体,像一个巨大的石锤捣向对手。
禁卫军都尉虽然识得此阵,但他并不知道吴起的厉害。
他自信凭借战车强大的冲击力,足以碾压对面的步卒。
这时,中军苟变的令旗升起,号角吹响。这是进攻的命令。
禁卫军都尉,将手中的大戟向前一挥,命道:“冲锋。”
顿时,空旷的原野上,腾起漫天尘雾,五十辆战车排成五排,向对面的魏舒方阵猛冲。
战车的威力即在于此。一旦启动,马借车势,车助人威,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敌阵。
吴起一见,立即在军中发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