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方哲,其人熟知兵事,亲善百姓。在宜宣任知县三年,地方百姓交口称赞,周边盗贼水寇绝迹,乃是难得的文武双全之人。”
赵恒想了想,点头道:
“既如此,就依杜卿所言。”
当即,赵恒下诏,调方哲前去守宁桐,并从嘉宁江北岸诸府抽调三千士卒,前往宁桐。
“陛下圣明。”
见赵恒准自己所奏,杜明心中欢喜,开口道。
却不料此时,一名小黄门匆匆进了养心殿,张楚在殿门处拦下,接过他手中奏报,快步来到赵恒身旁。
“陛下,军情司苗疆急报!”
赵恒面色微变,伸手接过,打开一看,长叹一声道:
“众卿,登龙关,丢了!”
“这么快?”
众人闻言,不由得心中一惊。
“陛下,不能再拖了!”左太尉肃容道,“朝廷必须在叛军坐大之前,派兵平叛!”
“老太尉,朕问你,这平叛兵马从何处调集,领军之人又是谁?”
赵恒皱眉问道。
“领军之将自由陛下圣裁。但调集兵马非一日之功,老臣之意,是从京营中调拨一部分兵马,沿途汇集诸府部分兵马,共同平叛。此事不能拖延太久,否则缅国闻讯出兵,曲镇南后方不稳,怎能安心御敌?再加上单凭安南一府,根本无法供应曲镇南麾下兵马一应粮草。”
左太尉沉声道。
“好,就依太尉之言!韩卿,你和兵部人等这三日内列出一个名单,看何处兵马可以调集。杜卿,户部尽快准备好出征所需的一应物资粮草。”
赵恒也是果决之人,当即下令道。
韩复和杜明躬身领旨。
“至于领兵之人,依朕之意,不如将关卿调来如何?”
赵恒此言一出,无论是太尉左世昌,还是兵部尚书韩复,纷纷脸色大变。
“陛下,万万不可!关将军乃大楚一柱,万万不可轻动,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若齐国借此机会渡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