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时期。
我吹了吹竹简上覆盖着的厚厚灰尘,用戴着手套的手轻轻的拿起竹简,揭开帮着的麻布条,慢慢从右至左翻开。
一行行极具笔力,飘然若飞的字迹呈现出来。
(特别说明,自从东晋时期开始,古代的书法,就由以前的小篆早已转变成了行书。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现存至今最为伟大的行书作品。只要稍懂繁体字,就完全可以看懂兰亭序的内容。)
“余曾听闻,有武陵人偶遇桃林,得一山。山有小口,内有千秋。武陵人曰:山中人乃秦时避乱而入,不复出。”
“余心之所向,遂带人前其往。停数日,未得其入。心中暗赋,将回之。”
“不料随从之人夜出未归,余寻之未果。”
“天遂明,归营途中,偶遇桃林。”
“余大喜,沿林行,得一山,山有小口。”
“果如武陵人所言!”
看到这里,我顿时明白这具干尸是谁了。
他就是陶渊明笔下的那个南阳高尚士刘子骥,也就是听到那个渔人说出桃花源的故事后,带人寻找桃花源的那个人。
不过,在陶渊明的笔下,刘子骥是寻找桃花源未果,而病死的。
没想到,他不但找到了桃花源,而且看样子在桃花源里生活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最后,不是病死在桃花源外,而是死在了桃花源里。
想不到啊,想不到。
历史的真相尽然是如此的出人意料。
广为人知的刘子骥因为寻找桃花源未果,心生郁闷而病死在家中,这居然是个假象。
谁能想到,他真正的死亡地点居然是在他一直苦苦追寻的“桃花源”里。
我摇了摇头,展开竹简继续向下看去。
“余在桃花源数日间,与桃源中人相谈甚欢。”
“其人待余甚厚,将别日,其中人语云,吾主听闻山外来人,尚未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