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片不赚钱,是舆论中流传非常广泛的刻板印象之一,充满了幸存者偏差,有时候连影视圈内人都难以避免地会这么想。
其实只要想想那么多大导演热衷拍艺术片,就该稍微质疑一下这种说法,这些大导演不可能都视钱财如粪土,或者脑子进了水不好用。
何况导演可能有艺术梦想, 投资人、制片人就未必有,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拍什么题材并不是导演决定的,至少好莱坞是这样,而投资人是奔着赚钱去的。
贾樟可导演是典型的文青艺术片导演,曰本的北野武工作室投资五千万人民币扶持他拍那些片子,应该没人会认为这是因为小鬼子人傻钱多, 也大概不会有人认为贾导很穷,穷能搞得起电影城、电影节吗?
如果掰着指头数大陆导演的收入,就会发现最有钱的几个恰恰是拍艺术片起家的,最有地位的也是那几个。
关于艺术片不赚钱的准确说法应该是,艺术片如果和商业片同期上映,在同一个周期内的票房通常不如商业片。
然而不能只算同一个周期内,好的艺术片放映周期相当长,要比商业片长得多,在各地巡回上映一两年是常有的事,累积下来的票房并不低,按投资比计算甚至相当可观。
再说即便是同周期内,票房好不好也得看质量怎么样,就没听说但凡商业片都能比艺术片赚得多。
另外拍艺术片就和发歌一样,歌曲发行本身可能赚不到什么钱,但衍生出来的效益很大,杨树就没从两首歌的发行中赚到一分钱,但到处唱歌已经收入近百万。
艺术片导演也一样,一旦出了名同样财源滚滚。
杨树上一世通过《天国情书》已经证明过了,如果把艺术片拍得足够精彩而且合年轻人口味, 一样能创造票房奇迹。
他今世选择《被嫌弃的桃子的一生》也是正出于这个考虑,这是一部出人意料的、充满揶揄、自嘲的喜剧片,年轻人容易接受。
上一世讴歌爱情赚了钱,这一世试试拿爱情开涮,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