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的末日》后期是比较简单的,没有大战争场面需要特效加工,虽然有一些增加年代感的特效,也早就开始做了,接下去画面合成,然后配音、配乐就行,估计两个月内能做完。
既然与《战士》的剧情关联,有番外的意思,为了保持风格一致,配乐仍然用配乐家苏南。
不过没有再用《绒花》为主旋律,而是创作了类似的音乐,加入了鲁南地域特色。
为了应景点题,最终剧里还是选择使用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歌为片尾曲。
这也是老套路,迎合观众的期待和习惯,这方面没什么可特立独行的,何况这首歌就是典型的鲁南小调。
杨树作为监制实际上继续主导后期工作,对出来的效果很满意。
有些艺术家很在意所谓创作独立性,把作品当作个人能力的展现、思想的表达。
刘漫当然也有这样的情怀,不过从创作《拼桌恋人》起,她就被杨树忽悠着放弃了独立性,所有的作品都是两人合作的。
时间久了她也就习惯了这样的模式,何况《开端》、《鬼子的末日》杨树也不吝让她署名导演,那何乐而不为。
私下里她对杨树腻腻地说过:“咱们两个之间似乎有斯德哥尔摩效应,你乐于控制一切,而我甘心被你控制。”
或许有这个因素,男女浓情蜜意时什么都能接受,牺牲等同于奉献。
另一方面这也是行业内常态,所谓独立性通常都是新手的矫情,一旦功成名就以后压根就不在乎了。
许多着名的大导演,包括张导、陈导,他们中后期的作品中的镜头,有三分之一是亲自导演的就不错了。
一部剧本立项了,能亲自分镜就属于良心艺术家,而后就把工作分派下去,由所谓现场导演、执行导演或者助理导演等等去执行拍摄。
这些导演无论多名头繁多,实际上就是枪手,而这些大导演实际上起的是监制的功能,把关一下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