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崔氏有姻亲关系的晋阳王氏可能都要受到牵连。
新帝上任,这些也正是他敲打朝臣,尤其是这些影响力颇大的大家族一个机会。
故而一时间,崔浩编纂国史结束就是他崔氏满门被斩的时候这般传言甚嚣尘上。
崔浩早有耳闻却半点不在乎,家中妻儿子嗣却为此奔波劳碌。
元恪倒也照顾崔浩的身份,甚至在早朝上也有意无意提过这件事,当时崔浩对于传扬这些疯言疯语的人极为震怒,但对于崔浩的处置到底是谁,他却只字不提,似乎有意在让人议论。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两大家族虽久占关东之地,但触手却早早伸及关中。
元恪此举是有意揪出两大家族的暗桩,这样即便日后清洗完两大家族他也能睡得安稳点。
崔浩之事到底只是洛阳城风云变幻的冰山一角,更大的讨论与谋划都是关于两线战事的。
平稳了几日的早朝今日又迎来另一变故,多事之秋莫过于此。
早朝之上,元恪接到了西南之地郡守陈广的奏折,苗疆还是动手了,他们联合多个西域小过在大魏西南之地掳掠,虽季节不对,但时机对了。
若是换作以往,陈广的奏折陈词绝对不会这般温和,怕早就祈求朝廷增兵了。
但今时不同往日,组建好的打秋军是驻守西南的王牌,也是西南几郡稳定的定心丸。
打秋军的提前组建绝对是一个极好的策略。
因为朝臣如今大多也知道打秋军的存在,所以对比并不担心,但是如此一来大魏三线作战很容易就会被拖垮。
元恪也深知这一点不过他没有一开始就言及,他反而接着打秋军一事又赞扬了一句三公的军事眼光。
崔浩虽然不在,但这话其他人可听得见。
即便没有当廷就议论,皇帝的举动无疑还是让他们心中起了波澜。
元恪没有在意他们的反应,直接吩咐让打秋军不用着急出手,先诱敌深入再击之措手不及,力求一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