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佺期放下一桩心事,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道:“杨某在洛阳数年,撰有《洛阳图》一册,记录了洛阳城的地理风俗,还请郗公雅正。”
侍女将书册奉与郗恢,郗恢翻看了几下,笑道:“杨家以《尚书》传家,佺期不忘祖志,军旅之余还能撰书立说,令人生佩。”
杨佺期叹道:“先人之志焉敢或忘。杨家过江之后,先父与杨某皆不过四品,其余族人更多沦为下品,实乃杨家恨事。先父临终之时念念不忘叮嘱重振杨家声誉,佺期实是有愧先人。”
看着杨佺期满面戚容,郗恢安慰道:“杨家过江稍晚,朝庭已然议定品阶,要想变动牵连甚广,当徐徐图之。”
其实郗恢心知肚明,杨家过江太晚、婚宦失类,加上杨家曾效力桓温,被朝庭视为桓氏一系,怎么可能让杨家升品。
杨佺期亦知此事甚难,父亲杨亮在世时每隔三年便要向吏部奏疏申诉,希望能将杨家升品,可是直至身逝亦未能如愿。
自己坐镇洛阳,因功晋封龙骧将军,原想再立些功劳能让杨家升品,谁知兵败被贬,辛苦得来的龙骧将军称号化为乌有,升品之事不知何时才有指望。
长叹一声,杨佺期低头饮茶,只觉满口苦涩。
郗恢指着杨安玄三人道:“杨家七世名德,人才辈出,佺期坐镇新野,定能建功立业为天子所重。更何况家有三虎,重振家声指日可待。”
杨佺期脸露微笑,道:“郗公过誉了,明年定品犬子还望郗公多加照应。”
九品中正制选官,州推选大中正一人,再由大中正推举出郡中正(小中正),以家世、道德、才能定品级,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评议结果呈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进行官吏的授予、升迁或罢黜。
只是到了现在变成几乎全以家世来定品级,故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说。
明年便是三年一次的定品之年,身为雍州刺史的郗恢是朝庭推举的大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