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户的范围并不大。
几个大型院落相连,住普通将士。
正中一个大跨院,正中就是百户官办理公事的和休息的地方。
想要有官厅,舒适的住处,千户都不行,最少当上指挥使再说。
有几个老军在百户大院中洒扫,北侧和东侧都是马厩,平安看了一眼,大约有三十来匹战马。
战马和普遍的杂马完全不同,战马的身高和体能,反应,训练,都比杂马要强的多。
明初时并没有成熟的马市,残元势力尚存,大明的军马来源早期是蒙元时期的养马场。
比如在皖北就有一个大型的养马场,红巾军早期的骑兵就是从马场而来。
到洪武年间,战马来源还是马场为多,另外就是西域战马,还有和北虏交战的缴获。
战马数量相对还是不足。
眼前的百户马厩里,只有三十来匹战马,而且多半是老马为多。
平安瞬间就明白了,这算是费聚和燕达打压的第一步。
若自己催促,肯定就是回复战马不足,尚在调拨之中。
再看大院中三三两两闲逛的旗军们,平完和平实脸上都浮现怒容。
这明显是从城外的屯垦军人中挑过来的。
年龄大抵在三十到四十左右,九成都是这样的中年人。
身形,个头都较为矮小瘦弱。
气质也是不行,一看就知道是多年种地,很少被调拨上战场的杂兵。
简单来说,就是披着军人皮的农民。
这种军人在大明中后期就是卫所军的主流,在洪武年间也不少。
朱元璋吹牛逼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养兵二百万不费国家一米一钱,代价就是最少一半以上的军人要以种地为生。
元末战乱频繁,人口下降一半以上。
当时的人们能有一块地方休养生息,不受兵灾战乱之苦就算谢天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