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和韩琦当众表示大宋欣欣向荣,不会变法瞎折腾,引得一众官僚欢欣鼓舞,终于放下心来。
然后韩琦提出朝堂上下官制混乱,许多事一堆人管,有些事则干脆没人管,这是不行的,所以要适当明确一下职能,省的朝廷问起某件事都不知道要去问谁。
这事儿倒是也有道理,大宋的官制近些年确实有些乱套。
然后韩琦玩了一手骚操作,为了避嫌,也就是说避免宰相专权的事发生,所以他主动提出回避这件事,由吏部侍郎王大人负责跟诸位发生大人商量着定。
这一手儿相当高明,修改官制吏部出面倒是也合适,而他身为首相主动避嫌,是为了避免被人说植党营私,很是高风亮节。
问题是他跳出去了,别的相公就只能跟着跳出去,不能过多参与。而交给的人却是王侍郎……
不仅如此,韩琦还代表政事堂宣布了一件事,更让他的政治智慧显露无疑。
政事堂在这件事上只作为一个仲裁机构,而且还加了一个时限,一个月。
也就是说,王侍郎主持商量官制改革,一个月内必须要有结果,只要你们商量好了,政事堂就拍板,最后交给皇帝通过,施行天下。
垂拱殿里迅速陷入苦战,老王是谁?这家伙是个激进的变法派,恨不得把大宋的破锅都砸了重来,恨不得把所有人都赶回家去省出俸禄,能让他乱来吗?
偏偏大宋的官制确实问题很大,有的单位臃肿的丧心病狂,比如工部某司,一个员外郎管事,外加十二个员外郎也管事,老王提出来的时候,众人实在无力反驳,你总不能说十二个副手都管事儿吧……
一个部门的官制确定了,马上送往政事堂用印封存,然后又开始谈下一个。
最大的阻力来自于裁撤下来的官员怎么安置,按老王的意思是滚回家里去,领着禄米等着朝廷缺人吧。正在群情激奋的时候,韩琦和老赵出面了,赶回家去太失体面了,都去监察院和御史台吧……
大宋最大规模的言官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