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都有适应的过程,比如战争,习惯了和平的人们不理解战争的模样,所以战争要来临的时候他们趾高气扬疯狂叫嚣,觉得自己天下无敌。
然后被人一顿修理,揍的灰头土脸,这时候人们才知道打仗并不浪漫,是会流血死人的,敌人很强大,如恶魔般凶残。很多人这时会马上奔向另一个极端,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个战五渣,谁都打不过,开始琢磨着认怂服软。
如果坚强的人够多,接着打下去,最后所有人都会看到战争的真面目,残酷暴虐,充斥着血与火,屠杀和毁灭。
再过些日子,见过的死人多了,听到的坏消息也足够多,他们的心也就足够狠了,觉得战争也就那么回事儿,这时候他们的就只剩下麻木和疲惫了。
从西夏判乱到现在,朝中大人们也经过了这些阶段,然后就也麻木了,他们也都看明白了,陛下老相公枢密使铁了心要跟李元昊耗到底了。
本来挺好的,西夏折腾了几次也打不动了,调头向西去了,看来曾谈之色变的李元昊也就那么回事儿,没什么了不起的。
没想到年底出了岔子,西南侬智高又造反了,结果越闹越大,今年终于炸开了。
出了事要平叛,要兵马,要钱粮,要大将。
大宋倒是有兵马,可西北的不能动,北方的不敢动,东京禁军没法动……
最终派了两位重臣去了西南,本来狄青想去,刚提了一句就被怼了,你个武夫还想去主持大局?你什么身份自己没数儿?一边歇着吧,狄青再没敢张口。
还有个人倒是也合适,可没人好意思说,去年整整遛了人家一年,这刚打发人到密州,你好意思再让人去西南?结果谁都没好意思提。
两位大人去了西南,带去不少钱粮,这是满朝大人一致决定的,没兵没将你还不多给点钱?
然后过了没多久发现悲剧了,朝廷没钱了,无论三司使怎么计算都挺不到夏税收上来,这下完蛋了,别的能省,边关怎么省?你敢扣边军军饷?万一边军兵变闹事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