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下面收拾那些砍下来的树枝,聚成一堆一堆的。就是这样的活儿,也让他们出了一头汗,因为要跑上跑下,还要把枝杈劈开,以便捆绑。
两个小时后,金钱帮的孩子们每人扛了一大捆柴,沉甸甸的向山下走去。
晓烟也扛了一捆柴,问走在身边的颜伯苓,“大叔,咱们要送到哪里去?”
看得出来,大叔也没干过这个差事,一捆柴在他肩上换来换去的。
他认真说:“咱们来的山那边,不太远,就是岳麓山管理所,山上的事,他们都管。他们说,这些柴要送到柴场。我问柴场在哪里。他就让我往这边走,说到了地方就知道了。他们还说,这个柴是可以卖的,但怎么卖,他们可没说,我也忘了问。”
孩子们扛着沉甸甸的柴,走了很长的路,中间还歇了一下肩,果然看见了柴场。
所谓柴场,就是山脚下的一片坡地,地上积了厚厚的碎树枝,也不知是多少年存下来的。孩子们把柴卸在柴场上,都坐在地上喘粗气。
只不大功夫,就有山下的居民走上来,问:“柴禾怎么卖?”
大叔眨着眼睛想了想,也不敢多要钱,就说:“五毛钱一捆。”
那居民什么话也不说,就开始挑柴禾。他挑的都是一些粗树枝。他很快捆了一捆,递给大叔五毛钱,就扛起来走了。
大叔向晓烟笑着说:“看出来喽,咱们卖便宜了。”
晓烟说:“莫事噻,一捆五毛钱也蛮好噢。”
不久,附近的居民都听说柴场有柴禾卖了,也都来了。
五毛钱一捆,孩子们背下来的柴,很快就卖光了。
金钱帮孩子的砍柴卖柴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9-1
过了两天,就有一个中年妇女也来买柴。
她就是桂龙海的江北阿姨。跟她一起来看新鲜的,是桂龙海的女儿桂小静。
江北阿姨听说山边的柴场开始卖柴了,就放下手里的活儿,要去买柴。
桂小静听说是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