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曹植的心中,对于曹操之所以杀崔颖,更偏向于是曹操看崔琰不顺眼的原因。
历史上,崔琰最后是被曹操赐死的,崔琰的死也是曹操称魏王之后发生的一件大事,向来被史学家引证为是曹操屠戮名士的一大罪状。
在陈寿等史家笔下,曹操是一个爱猜忌、疑心重的人。在杀崔琰之前,曹操就曾经干掉汉末大儒孔融,帮助灭袁绍的许攸,辅佐平定马超的娄圭。陈寿的评价为此三人“皆以恃旧不虔见诛”,都因为和曹操有旧交情,于是就蹬鼻子上脸对曹操不够恭敬,结果被杀。
可是崔琰之死与三人不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崔琰被杀最让时人感到冤枉,感到痛心。
其实曹植知道,这是因为崔琰太过于耿直,屡次触犯曹操的霉头,这才给自己招惹了杀身之祸。
曹操平定袁绍之经了解冀州的户口资料,看后很高兴,对臣子们说,在冀州可以召集到三十万军队。别人都替曹操高兴,唯独崔琰兜头给曹操一瓢冷水。当时崔琰还说得义正词严:“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现在天下分裂,百姓涂炭,你曹操取得冀州之后不但没有推行仁政,关爱百姓,第一件事就关心能召集多少军队,如此穷兵黩武,不体恤百姓民生,实在是太让冀州百姓失望啊!
这崔琰的情商该有多低?
曹操向来是一个不怎么关心这等小事的人,他一直认为,只有尽早统一天下,结束这乱世,才是对百姓民生最好的体恤。
所以崔琰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是在泼曹操的冷水了。曹操向来就讨厌这种看起来正义但是对自己的实际发展并无用处的建议,但是自己又不能反驳他,不然天下的人就会说自己不仁义,所以只能面带微笑,认真道歉并且虚心接受。但是其实他在心中已经将崔琰认定为腐儒,不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