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簇拥着担架上的李朴和‘沉冤待雪’四个大字,在徐逍遥地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走向了衙门,一路上不断有百姓加入他们的队伍,等到了衙门口,人数已经达到了两百余人。
在衙门口护卫的哪里见过这种阵势,连呵斥几句的勇气也没有,就要闪身溜进大门,徐逍遥抢先一步叫住了他们,那两人见对方是徐逍遥,稍稍松了一口气,对于这个捕快中的异类,两人也是颇有耳闻。
徐逍遥对着人群吩咐了几句,大致就是不要哄乱之类的话,然后走到了鸣冤鼓前,拿起了沉沉的鼓捶。
徐逍遥正要击鼓,忽然路的另一端又出现了一个人群,人数也有五六十个,都是农民打扮,徐逍遥放眼望去,窝在人群中的正有蔡大路!
蔡家村的村民本来仗着人多,一路上都是气势汹汹,但是到了衙门口却发现早就堵了更大一群激愤的百姓,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徐逍遥对着蔡家村的喊道:“你们来的好!跟着我们一起进去,还王瓶儿一个瞑目!”
蔡家村的村民闻言立刻欢呼起来,萧大叔为首的人群,异口同声‘嘘’地一声,示意不要得意忘形,适得其反,蔡家村见了担架和木牌,也大致明白他们的目的,于是感同身受地安静了下来。
一下子几百双眼睛都落在了徐逍遥的身上,徐逍遥暗道一声民心可用,终于重重抡起鼓捶,砸在了矗立了千年的鸣冤鼓上。
咚——咚——咚——
这一千年的不公,该是给它一个了断了!
(“击鼓鸣冤”可追溯到西周。周武王为了便于民众申冤告状,将四面大鼓悬于宫门之外,称为“路鼓”。隋唐时期,与“路鼓”相配套的还有“肺石”,若有冤屈,立于“肺石”之上三日,效果相同。宋代将“理检司”改为“登闻院”,专门处理击鼓鸣冤。古代很多人受了冤屈,选择忍气吞声,有冤也不去击鼓鸣冤,因为击了也白击。)
县衙内一个阴暗的角落里,黑眼圈极深的一位彪形大汉,听到‘咚咚’的鼓声,呆